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皇兄何故造反? > 第九百四十七章:国公爷跳反了?

  皇兄何故造反?正文卷第九百四十七章:国公爷跳反了?身在官场,很多时候,说话都不会说死,既是为了留几分余地,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。

  因此,朱仪如此明确的态度,自然是立刻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,至于直接被反驳的朱鉴,脸色更是不好看的很,眯起眼睛看着朱仪,冷声道。

  面对朱鉴的敌意,朱仪却浑不在意,端起茶盏,轻轻抿了一口,但是说出的话,依然毫不客气。

  不过,这也让在场其他人更加好奇,张輗问道。

  亲家出面,朱仪自然不好再端着架子。

  搁下手里的茶盏,他开口道。

  说着话,朱仪抬起头,扫视了一周,随后道。

  静!

  这一句话说完,在场顿时变得针落可闻。

  所有人的眉头,都不由皱了起来,望着朱仪的目光,也变得复杂起来。

  片刻之后,朱鉴冷笑一声,道。

  朱仪和朱鉴两个人,正面发生冲突,也不是一回两回了。

  而且就在刚刚,朱仪直接出面反对朱鉴的建议,对方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,口气当中带着浓浓的嘲讽。

  不过,这一回,原本和朱仪一直站在一边的其他勋贵,也都沉默了下来,没有继续说话。

  倒是张輗神色有些焦急,道。

  面对着众人各不相同的审视目光,朱仪却依旧淡定,起身来到花厅中央,扫视了一圈,随后,面对着朱鉴站定。

  见此状况,朱鉴虽不知其意,但是,也同样站了起来,意见不和归意见不和,礼节还是要有的。

  二人相对而立,顿时便起了火药味。

  朱仪倒是依旧彬彬有礼,道。

  朱鉴眯了眯眼睛,轻哼一声,却没有说话,朱仪也不在意,直起身子,开口道。

  铺垫了这么久,朱国公说出来的话,果然是不怎么好听。

  偏偏,配上他彬彬有礼的样子,不像是在骂人,倒像是在论道。

  而且,人家有言在先,所以这个时候,哪怕这话已经相当于是在指着鼻子骂了,朱鉴也只能咬着牙,道。

  朱仪叹了口气,道。

  「如今的皇上,已非初登皇位,大局不稳之时了。

  」

  这话说的平静,以致于,朱鉴一时竟分不清楚,这到底是在夸他,还是在讽刺他。

  当然,这个时候,朱仪也没有工夫管他的反应,而是面对在在场的众人道。

  这一番话说下来,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。

  他们当然清楚,朱仪说的是实话,只不过,就像朱仪说的,这些话,他们是不好说的。

  毕竟,他们是太上皇这边的人。

  而且,更重要的一点是,说出来除了让人丧气,其实也没什么用。

  他们这些人,要么是太上皇的旧臣,要么是老早就已经和太上皇绑定了。

 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皇帝做的再好,跟他们也没有关系。

  这个朝堂上,很多时候,立场站定了,想要变动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  就算他们这个时候想要改投门庭,天子也不可能会相信他们的,就算是勉强相信了,也绝不敢重用他们。

  更不要提,有可能背负的忘恩负义的骂名,还有来自太上皇的怒火。

  所以,哪怕他们都很清楚,天子如今对朝廷的影响力有多大,他们也没有人敢这么说出来。

  场面变得有些压抑,张輗的脸色也不大好看,沉着脸道。

  见此状况,朱仪略停了停,口气转缓,道。

  朱仪的目光落在朱鉴的身上,沉声道。

  这……

  尽管朱鉴不愿意承认,但是不得不说,朱仪说的没错。

  科道向来不好惹,可这一次,虽然说天子给科道擢升了品级,但是,毕竟动了他们的见谏诤权,然而科道当中,掀起的波澜虽有,却远远没有到群情鼎沸的地步,这背后,肯定是有人在暗中使劲儿。

  不过……

  说

  到底,朱鉴也不是好糊弄的,面对朱仪的说辞,很快,他就给出了反驳。

  这番口气明显带着针锋相对的意味。

  但是,朱仪显然也不是没有准备,直接了当的反问道。

  这两句质问,顿时让朱鉴愣在了当场。

  不过,他不是被问住了,而是没想到,这么简单的问题,朱仪竟然会问出来。

  朱仪冷哼一声,却显然并不打算听朱鉴说完,直接打断了他,道。

  这两句话,顿时提醒了在场的众人。

  勋臣们集体出面的情况,倒也出现了几次,但是,每一次的状况,似乎都不怎么理想。

  最严重的那次,有一个算一个,参与的人都挨了板子,这种感受,显然是没有人会想再来一次了。

  眼瞧见其他人都变了脸色,朱鉴想了想,正要开口,但是朱仪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,道。

  这番话说的不可谓不大胆,尤其是引用了太上皇的例子,若非是朱仪的身份,只怕也没有人敢说的这么直白。

  与此同时,这番话,也让在场所有人的,都陷入了沉思当中。

  所谓执奏,指的是不合典制的旨意,被六科封还的情况。

  这种权力,一般情况下属于六科,但是,随着内阁的逐渐崛起,一般认为,内阁也可以参与其中。

  六科的执奏,体现在诏旨形成后,内阁的执奏,则体现在诏旨形成前。

  按照朝廷惯例,经由内阁草拟的诏旨,才是符合典制的,所以,如果内阁团结起来,拒绝为皇帝拟旨,某种意义上,也能达到阻拦皇帝的效果。

  但是,这种行为,本质上属于抗旨,而且,需要所有的内阁成员同心协力,所以,到现在为止,基本上没有出现过。

  至于六科的执奏权,听起来好听,但是,也有严重的限制。

  首先,这种权力,虽然类似于唐朝门下省的封驳权,朝堂当中也惯称为封还,封驳权,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
  门下省有宰相之权,所谓封驳,是指驳回圣旨,由中书省重新拟定,这是门下省的固有之权,不必经过任何人,包括皇帝在内。

  但是,六科的执奏权,从名字上就就可以看出,这本质上是一种复核权。

  意思是,诏书下发到六科,由六科的官员进行复审复核,查验是否有疏漏或者不合典制之处。

  如果有的话,六科官员可暂时不予下发,持诏书进宫禀明情况,奏请皇帝是否要进行修改,此谓之执奏。

  这个过程当中,六科执行的是查验的功能,并不具备驳斥的权力。

  说白了,即便诏旨是错的,不符合典制的,六科也最多只能向皇帝申辩执奏。

 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,六科是没有权力驳回圣旨的。

  这是其一,也是最本质上的限制,执奏只能延缓诏书下达的流程,只要皇帝的意志足够坚定,并不能真正阻拦诏书的下发。

  除此之外,执奏权动用的代价极高。

  虽然是复核请奏,但是本质上,这也是冒犯皇权的一种举动,所以,一旦动用了执奏权,那么,负责执奏的官员,仕途必然就走到头了。

  寻常御史直言进谏,最多是惹得皇帝不悦,终还是有复起的机会,但是执奏权一旦动用,即便是此后换了新皇即位,也不会再任用这样的人。

  所以,话说到这,其实朱仪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。

  朱仪淡淡的下了论断,停了片刻,他又看向朱鉴,道。

  朱鉴的嘴唇动了动,但是,他到底没有能给出肯定的回答。

  这两条路,显然都走不通。

  于谦就不说了,他现在远在地方,根本不可能回京,而且,就算是回京了,也不一定就会跟天子对着干。

  这位于少保,是有这个胆子的,也能劝得住皇帝。

  但是,他毕竟是天子的人,而且,在草原之事上,于谦究竟是何态度,也未可知。

  至于死谏……

  太上皇亲征的时候,都没人敢死谏,何况现在?

  话说到这,朱鉴其实已经基本打消了心中的念头,但是,他看着朱仪那张欠揍的脸,气就不打一处来,忍不住道。